原标题:8月顶流!这座闽南老城太神,满城古早味吃到撑
作者:Feekr旅行
相信今年大家最想去的城市,总有一个属于福建
能听海枕风入眠的厦门,老牌闽南古城漳州。
依山傍海全是老街的莆田,在山水间吃茶、登武夷山赏景的南平。
低调但韵味足的有福之城福州,以及最近的顶流、美哭的平潭岛。
而我最想去的城市,是泉州。
同属闽南城市群,山海非常漂亮。游客却远不及厦门,美食老店更是比台南还古早。
它很神气。满城寺庙香火数不胜数,泉州人习惯了“与神为邻”,随处可参拜神明。
它很典雅。城市因“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”申遗成功,处处都是原汁原味的古早,更是“闽南魂”代表城市。
它很宜居。城小,但文青们最爱的古着店、买手店、咖啡馆、展览一个都不少。
以钟楼为界,分东西街,藏着闽南人最古早的生活方式。生活在此即可回归本真,白岩松都将其称为“一生必去”。
它很好吃。满城韵味,自然遍地滋养美食,古城老巷间藏着庞大的小吃帝国。
海蛎煎、面线糊、肉粽、土笋冻、炸醋肉、润饼、石花膏、卤面、鱼卷、四果汤、姜母鸭、肉粽、五花肠、满煎糕、碗糕、咸笋包、蒜蓉枝、泉港浮粿、沙茶面、五香卷、芋泥……
陈晓卿也称赞道:“没有哪一座城市能像泉州这样有如此丰富的小吃。”
刚好最近开渔季到来,作为沿海城市的泉州必然少不了海味。
讲究食物至鲜至纯的泉州人,又要开始狂吃第一手肥美鱼虾了!白灼虾、香煎鲍鱼、野生石斑鱼炖汤、凉拌螺、炒花乐蟹……光是听着就口水直流。
泉州沿海而居,连呼吸都带着咸湿的海风;生活节奏慢,很适合漫步生活。
也许你并不了解它,但看完这篇攻略,再沿着小城逛吃几圈后,相信一定会爱上。
传统本我和现代新潮都兼顾
双面泉州真的不一般
用一句话形容泉州,我会说它是一座古老与现代交织的城市。
· 自宋元时期,泉州就是世界海洋商贸中心,大大小小的寺院历史不少都超过千年
· 它比京都更有韵味,是“东亚文化之都”,是“世界宗教博物馆”
· 如今更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,经济总量连续二十一年稳居福建NO.1
红砖古厝,乍看张扬,内在却质朴端庄。满城老街、红砖房、石板巷,被岁月蒙住雕刻一层纹路。
在不输厦门的绝美海岸边上,还能找到原生态的渔村以及梳着传统发髻的浔埔女子。
古厝红墙下不乏咖啡店、古着店等新式潮流,一手拿冰美式,一脚迈进的寺庙大都有悠久历史。
我们都知道闽南文化和闽南美食出名。泉州,正是闽南核心之地,是根之所在。
普通游客会选择厦门逛吃,但真正的闽南人,都爱泉州古早味。
早起面线糊,纵是赖床也能为这一碗鲜起身。还能选花生汤、煎包 、扁食、拌面,个位数开启一整天的快乐。
连吃牛肉都形成了一种文化。受古时经商影响,泉州人酷爱食牛肉,牛肉羹配咸饭是日常,炖的烂糊厚实的牛排是最爱。
泉州邻海,少不了来自海洋的馈赠。当地人将海鲜运用到小吃和大菜里,盛产巴浪鱼、石湖红膏鲟等海味,也能在市井中找到海蛎煎和鱼丸。
“双面”泉州,实在妙,只靠古早味美食就能让无数人沉醉。
原汁原味的闽南味
古早小吃帝国
/ 面线糊 /
面线糊是泉州人最爱的传统早餐。江湖人称它“糊而不烂,清而不浊,鲜美可口,香飘四溢”。
顺滑黏糊的汤底打底,地瓜粉是精髓,以虾、蚝、蛏等海鲜熬煮,味美质鲜。
加入短细面线,看似米粉,却细得多。再加入自己喜欢的配料(干贝鱿鱼猪肝大肠小肠花生米油条。。。单单配料就达几十种)。
面线糊一般很难夹起来,只能用勺子,一口下去,满嘴留鲜。
当地人一般搭配酥脆的现炸油条吃,将油条浸泡进去,裹满汤汁又酥又入味。
/ 烧肉粽 /
泉州人不只在端午节吃肉粽,它俨然已经成为一种当地小吃。不管供奉神明还是日常垫肚子,都少不了它的存在。
重点在于“烧”,也就是一定要趁热吃。拨开粽衣,浇上花生酱或甜辣酱,配料丰富,油润不腻,吃的就是这口香甜。
大块肉和粽米混在一起,浸泡在汤汁里,吃起来又香又过瘾。